在现代化矿井供电系统中,
矿用分支电缆作为一种集成化配电解决方案,正逐步取代传统接线盒分线模式。该系统由MY型主电缆(干线)与MY型支电缆(分支线)通过工厂预制的分支连接器构成,实现了井下供电网络的高可靠性、高效率及易维护性。这种"主干-分支"的一体化结构,深刻体现了矿山电气设备向模块化、预制化发展的技术趋势。

一、系统构成:MY主线与MY支线的协同架构
矿用分支电缆系统的核心在于其专门设计的双组件结构:
1.MY型主电缆(干线)
①作为电能传输的主动脉,通常采用大截面导体设计,承担从井下中央变电所至采区配电点的电力输送任务。
②其结构强化了机械防护与电气绝缘:铠装层采用镀锌钢丝带,护套为高强度氯丁橡胶,确保在巷道复杂环境中抗冲击、抗挤压。
③主线预留分支点位置,由制造商根据井下供电拓扑精准计算后预制。
2.MY型支电缆(分支线)
①作为连接用电设备的分支血管,导体截面较小,满足采煤机、输送机、局部通风机等终端设备需求。
②支线与主线通过高压注塑分支连接器实现无缝衔接,该连接器采用绝缘填充与铠装连续性设计,保持全线防护等级一致。
二、技术优势:为何采用分支电缆系统?
相比传统井下接线盒分线方式,该结构具有显著优势:
1.安全性全面提升
①杜绝接线盒隐患:消除传统接线盒因潮湿、振动导致的接触不良、放电短路风险。
②保持屏蔽连续性:主支线屏蔽层通过连接器可靠联通,确保全程电磁兼容性与接地保护有效性。
③阻燃性能一致:主支线护套均符合MT818标准,保持全线阻燃特性。
2.运维效率革命性提升
①即插即用安装:井下只需敷设主线,在预制分支点直接连接支线,减少80%现场接线工作。
②故障定位快速:模块化结构使故障段隔离与更换更为便捷,大幅缩短停产时间。
③允许热插拔:部分设计支持带电分支连接,满足矿井生产连续性要求。
3.寿命与可靠性优化
①工厂预制连接避免现场施工工艺差异,保证每个接点达到统一电气与机械标准。
②整体铠装结构增强抗砸压能力,特别适用于综采工作面动态供电环境。
三、设计与应用要点
1.分支点规划:需根据采区设备布局预先设计分支点位置与支线长度,避免井下二次裁剪。
2.动态应力管理:针对移动设备供电,分支点需采用抗弯曲设计,防止反复拖拽导致疲劳断裂。
3.标准化接口:主支线接口遵循统一规范,支线可按需扩展,适应矿井生产盘区变化。
总结而言,矿用分支电缆系统通过MY主线与支线的预制化整合,实现了井下供电从“离散接线”到“集成传输”的跨越。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接线盒的安全痛点,更通过模块化设计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灵活、可靠的配电基础。随着矿井自动化程度提高,这种高度集成、安全高效的供电方式将成为矿山井下动力传输的主流选择,为深部开采与智能化采掘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。